Tuesday, 22 November 2016

在電臺上聽到“…父母想讓小孩拿第一名是小孩該有的學習心態嗎?這真的能讓孩子在未來具有社會競爭力嗎?”。拿第一名沒有什麽意義,尤其在馬來西亞這種填鴨式學習成績上,很多“會讀書”的人反而很容易把自己的思維捆綁住,比如在發生事件A時用B辦法來應對,稍微轉變一些就不會思考該如何應對,本身是面對過幾個這類人,都是讀書成績好的。這種教育培養出不大會自己思考,容易被人影響,人云亦云的年輕人,在這社交媒體汎濫的時代,更是“孕育”出了一大群思想喪尸,在自己不了解,也不去了解的情況下,進而去“感染”更多的潛在喪尸。美國喪尸戯看多了,都懂喪尸的威力並不在於單槍匹馬,而總是以數量取勝。在這樣的民主社會下,統治者並不會是那個研發解葯的,而是研發病毒的那個,只要讓喪尸繼續無知,那龍椅就坐得穩了。

說得遠了,拿第一名沒有什麽意義,那“具有社會競爭力”就是那個意義所在了?父母讓孩子補習,學習各式各樣的課外技能,不就是爲了讓孩子在未來“有社會競爭力”嗎?更甚的是,在這頭抨擊父母錯誤教導小孩競爭拿第一,另一頭卻以未來的社會競爭作爲標準;難道說大人的競爭就比較有意義?那些你在經歷著的,你認同的,才是這個社會的標準?這個社會,又是用了什麽標準在衡量芸芸衆生呢?

在華人社會的固有思想,總是以“成功”作爲標準來衡量每個人的人生,曾幾何時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也影響了我,還曾經嘲笑以成爲政府老師平淡過一生為目標的友人(老師絕對是三大被錯誤低估的職業之一,擇日再説),現在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道路,平凡地活下去也很重要。那名友人現在倒是往不平淡的方向去,反倒我自己經歷過了狗吃狗的世界,覺得如此苟延殘喘地維持自己的信念,不如就隨波逐流,平淡但保留那一股清流。而這種“成功”的標準,大多都可笑地建立在另一個華人自以爲的標準上——賺很多的錢,成爲名人,很會交際。對於這種看法很不以爲然,尤其是普遍上都認爲,後者是實現前兩者的主要條件。不以爲然,沒什麽原因,因爲自己做不到,因爲不想成爲沒實力空有嘴巴的那個。

回到社會競爭力吧,所謂的社會競爭力對很多人來説不就是社交能力,而所謂社交能力,説穿了不就是在不懂裝懂的情況下派上用場,套句網上用語——耍嘴炮。自己本身是注重實踐的人(也或許是因爲不會耍嘴炮),相信有能力做事的人總會被看見,但也總是得不到應得的。不是因爲自己不會耍嘴炮,而是當他在埋頭鑽研實際問題時,有太多“有社會競爭力”的人在鑽研著社交能力(練習耍嘴炮)。有些人就認了,自己不想/會/能耍嘴炮,就專心做自己應做的,名和利就看得淡些;有些人不甘願自己努力了結果輸在耍嘴炮上,所以也就荒廢了應該做的,轉而向耍嘴炮看齊。那樣的結果就和搞政治沒兩樣,九成以上的時間都是花在耍手段上,而真正在工作的人少之又少,又得不到應得的,人類如果不是因爲這種習性,應該早就進步得統治了全宇宙。錯的並不是社交這件事,而是人類太依賴社交,搞得整個社會都走了樣。

BUT,人生最重要就是這個but,很清楚知道這就是現今社會的運作,懶惰去管,也無能爲力,所以就隨波逐流,樂得自在吧。


屢次引用了九把刀的話語,在此註釋

No comments: